• 作者:不雅斋先生
  • 积分:578
  • 等级: 五级〔中尉〕
  • 2014/11/23 5:11:20
  • 楼主(阅:25055/回:0)五月槐香

    昨天,网友东郭松涛先生给我的QQ中留言,请我参加他在论坛上开展的以“五月槐花香”为话题的诗文写作活动。我与东郭松涛先生素未谋面,只是在网上通过诗词唱和而结识的网友,我很欣赏他的诗词,与之也就算是神交。他的这个倡议,我也支持他。“五月槐花香”这个话题,我也很喜欢,因为话题本身就很好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我从QQ上下来,想了想,也没有很好的引子,更没有好的主题,便没有动笔。

        今天,从一排花开正盛的槐树下走过时,我嗅着那槐花的浓浓馨香,不由得抬头看了看那一排高高的槐树,特别注视着绿树叶间那一串串白色的槐花。我自然地又想到了“五月槐花香”这个话题。东郭松涛先生所说的“五月”,其实标准的书写应该是“5月”,亦即农历四月。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槐树花”这个信息很重要。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这句诗在整首诗中也很美,因为诗句道出了一种哲理,然而我却要赘述几句,人间四月芳菲很多,单槐花一种就足以否定诗句的哲理。也许中国古人包括白居易在内根本没有将槐花列入观赏性的花卉之列,但是槐花的确于四月间在江淮大地绽放。我眼前的槐花以白色为主,成串地开放着,芳香四溢,将浓浓的香气洒在江淮大地之上。四月,你只要从槐树下走过,就不可能忽略槐花那浓浓的香气。我在这浓浓的槐花馨香里,突然间感觉到一种怀乡情由然而生。

        青少年时代,我生活在农村,每天都与槐树打交道。我家的房前屋后都是槐树,菜园与池塘四周也都长长高高的槐树。每到四月槐花飘香之时,我家的茅草房子就荡漾在这槐花的香里。白天做事,我会闻着它的馨香;晚上看书,我会嗅到它的馨香;夜里做梦,我的梦都染上浓浓的香气。第二天早上,当鸟儿在槐树上用啁啾的鸣叫叫醒我,我醒来的第一感觉还是槐花的馨香。几乎每年,我都能看到放蜜蜂的人来到我的家乡。他们把许多蜂箱放在路边,于是成群结队的蜜蜂从蜂箱里飞出来,在槐花的香里飞来飞去。它们是在酿槐花蜜,而纯正的槐花蜜是蜜中的珍品。这样看来,我青少年的生活仿佛是很有诗意的。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当时书本上有一句话是“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而我却根本没有吃过蜜,对于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来说,尝上一口蜜,那是比吃“槐花蜜”还要甜美的梦。那时,我家生活很苦,人口多,劳力少,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当槐树开花之时,我家的餐桌上就会多一道菜----炒槐花。当然,那时大多数人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也不止我一家炒槐花当菜肴。炒槐花这道菜并不好吃,那时,我们的胃子缺少的是“油”,而那时,油是最紧缺的物品之一,限量供应。即使敞开供应,一般人家也买不起。还有,当槐花飘完,就进入了夏天,槐树的叶子也可以采摘了。于是,我就会同村里其他小伙伴一道去摘槐树叶子。摘下来的槐树叶子放在场上晒干,再用麻袋装好,挑到收购站去卖,价格大约是5---10分钱一斤。我那瘦弱的双肩当时即使能桃上100斤去卖,也只卖出5----10元钱。这些钱大多数还要交给家里用,自己只留下买本子、铅笔与橡皮的钱。我清楚地记得,为摘槐树叶子,我还弄伤弄残了许多槐树。当槐花落尽,槐子成熟时,我们又去打槐子卖,每年也能卖上几块钱。槐树,在我青少年的生活里是与我不可分离的朋友;槐花的馨香,在我少年梦里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味道。今天,我在QQ上与我学生袁维萍也谈到这个话题,她告诉我,她晚上还用鸡蛋炒槐花做菜肴。她如今已经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在QQ上讲“槐花炒鸡蛋”时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幸福,她的这道菜与我家当年少油无盐的“炒槐花”相比,应该有天壤之别。

        五月,槐花开得正盛。记得在一个槐花飘的日子里,母亲坐在槐树下做着针线活。那会儿,她心情很好。我在她身边帮着做点家务。她向我讲述她在家做女儿时的生活情景,讲她家乡的生活习俗,讲她是如何被育成小脚的经过,讲家乡的新沂河与落马湖,讲她家乡的槐树很多,槐花也很香。只是我那时太小,没有一一地记下母亲的话。我的父母都出生于苏北新沂。我的父亲来到安徽生活了四十多年,总共回去三次,前两是为了替自己的“冤假错案”的平反找证据。最后一次是与母亲一道回苏北新沂,这也是母亲来到安徽后唯一回家乡的一次。他们从苏北回来,向我喋喋不休地讲他们的家乡变化如何如何大,同时又不无慨叹,因为大多数长辈已在不人世了,同辈中许多人也凋零了,因为我父母最后一次回去时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在他们的心中,新沂永远是他们思想情感的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可惜,我到如今一次也没有去过。据说,那里,我的同辈兄弟姐妹有几百人,我家这一支是飘零在外的一支。新沂,对我而言除了名字之外,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地方,可是我却无法绕过它,我知道,我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回去”看一看老家的,因为我填写履历表时,往往有一栏叫祖籍,在这个栏目里我总是填写“江苏新沂”。

        “五月槐花香”是一个很诗意的话题。我的网友东郭松涛先生为什么会发起这个“话题”的写作呢?我又认真地看了他发起帖子。他在帖子上说:“离别家乡岁月多,20年前独自背着行囊挥别江淮小镇,辗转于溽风习习的珠江河畔。我居岭南家万里,那碎玉飞珠般的槐花再也没有见过。春夏更迭年复一年,今夜细雨如织有一缕幽香轻绾那丝风儿穿过虚掩的门窗,那是故乡的槐花香吗?又是一年槐花香,拿起你手中的笔,将你掩藏在记忆深处的,久久挥之不去的点滴记忆抒发出来,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新诗散文。让这个季节在你的笔下变得更甜,更香。”早在两年前,我与之在网上唱和诗词时,就知道我是一个人到广州打工。一个人在外拼搏多年,随着时间的增长,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也就会越来越浓。人只有经历漂泊才知道怀念,他发起这一活动得到论坛与许多网友的支持,我就是支持者之一。我知道,怀念家乡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也是一种苦涩的感觉。一个特别讲究“落叶归根”的民族,她的子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无限的怀念。尽管如今科技发达,手机与互联网已经减少与离人与家乡思念之苦,因而有人说地球几乎被缩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但是,对于一个单个的人而,地球仍然很大,距离与时间仍然是阻隔离人与家乡的重要因素。手机与互联网可以传输画面、声音与表情,但是,它们可以传输母亲呼吸的气息吗?可以传输父亲思念的感觉吗?可以传输母亲亲手包的水饺的味道吗?可以传输前门槐花的馨香吗?所以,东郭松涛先生才有“五月槐花花”的写作倡议,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一吐思乡之情。

        我的学生袁维萍在省城合肥定居工作,她说5月要回来安一趟。她的理由就是,父母都在这边,还同学与老师大多都在这里。是呀,父母、老师、同学、亲友织成了一张情网,这就是乡情,就是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离人割舍不下的浓浓的思念之情,每一个人都让自己牵挂,当然,牵挂的还有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5月飘洒的槐花香。

    来安县原创文学网


    游客请先 登录 注册 方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