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阅:17942/回:0)孔雀寺起源 孔雀古寺遗址位于中国安徽省来安县练子山西南山脚,原主供奉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菩萨。包括有跑马堂、关门湖、仙人庵、龙王庙等遗址,是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宋天圣元年、明正统元年两次扩建。成化年间遭破坏,嘉靖丙寅年重修。乾隆四巡江南,曾夜宿该寺,染疾医治无效,为方丈用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菩萨神咒及汤药治愈,赐银十万余两扩建孔雀古寺。寺院规模南至关门湖,北至山腰,南北四里许,设跑马堂,庙宇三重,僧侣数百,每年正月十六庙会,香火鼎盛。乾隆末咸丰六年两次遭破坏,至民国初仅存五间正殿,厢房十二间,正门三间,老弱僧侣数人,但茂林修竹,垒石疏泉,风景颇佳。解放前,寺院被毁,仅存民国七年来安知事万琅所立“护林碑”一块,现由县文物部门立于原址。 1999年,经宗教管理部门核准,由南京市栖霞古寺高僧上辉下坚长老(1918年11月29日-2003年2月18日)及爱徒上传下真法师投资,移址孔雀湖畔复建孔雀古寺(建药师宝殿、弥陀宝殿、斋堂),现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由本寺上传下安法师及十方居士化缘供奉木雕贴金多尊佛像(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由承德市巴特尔金刚上师捐献铜铸贴金地藏王菩萨及铸铁孔雀寺香炉。现有本寺上正下直法师常住,领众居士熏修。使孔雀寺香火再次复燃。 但由多方原因,经济不足使2000年6月已奠基的大雄宝殿,一直未建。致使美中不足,一大憾事。望十方有缘大众,慷慨解囊。资助本寺,共筑大殿,共成佛道,功德无量。 永阳西北二十里,恋子山西麓为孔雀寺遗址。据邑志记载:孔雀寺原建唐开元年间,因奉孔雀明王菩萨而得名。井床勒,宋天圣年铸铁孔雀、银匾铭志。明,太祖起兵皖东,曾驻兵该寺,得寺僧资助。太祖登基,赐良田百顷,以飨僧众。正统元年(1436年)扩建,成化年间(1465年)遭破坏,嘉靖丙寅间(1566年)重修。 历明末兵燹,雍正五年(1727年)重修。 乾隆四巡江南,曾夜宿该寺,染疾,为方丈治愈,赐银十万两扩建孔雀寺,寺院颇具规模,概西南至关门湖(滁界),北至山腰,南北四里许,庙宇三重,僧侣数百,因寺院占地颇广,设跑马堂,有骑马关庙门之说。1日志载:该址为通往古钟离国(今凤阳)之古道,亦为县名胜风景之一,每年正月十六庙会,香火鼎盛,乡邑土人扶老携幼,争相朝拜,垒石疏泉,清雅幽邃,可于琅琊争胜。 乾隆甲午(1774年)山东王伦以“明王出世”相号召,聚众起义遭败,时有流民窜至孔雀寺,经年,毒杀方丈,窃取主持,招募寺兵,于佛堂前巧设机关,遇有姿色进香女客,便开启机关,抢置密室,进香女客失踪十余人,时滁州知府暗察,破获此案,派兵攻寺,两次未果。庐州府援,破寺,捕主持以下僧百余人,将主持恶僧钉于寺后银杏树上,焚烧至死,余下僧人禀示知府察办,知府处于怜悯,言:罢了、罢了。因民愤极盛,乡民遂依谐音将百余僧人缚于寺东旱地,用耙耙毙,知府得知,亦无奈。 咸丰六年(1856年),安庆棚民高必朱、葛培高、太平军检点吴江,聚众数千占古固,来安县令周彤告急于滁,八月十四日滁知府陈麟昌来师,于孔雀寺南黄泥岗大败高、葛,祸及该寺。自此,孔雀寺逐渐败落。至民国初,仅存正殿五间,厢房十二间,正门三间,老弱僧侣数人。但寺周尚存两人合围松柏数十株,杂以楸、桧、紫檀等珍贵树种,茂林修竹,风景颇佳。据旧志载,寺内尚存两株古柏高六丈,直径六尺。寺前五瓣梅花状银杏五株,径四五尺。寺北藏经阁东有仙人庵,并甘泉数眼,时有远近香客进奉。 民国七年,来安知事万琅察该寺竹林常有被盗,田产遭侵占,为保护古迹见,委乡绅马鸣春等数人监理该寺田产,保护古迹,颁令并立碑示之。历经抗战,风貌犹存。至来安解放,僧侣不知去向。 四九年春,因复兴建校,庙宇被拆除,砖木用于建校。古代被伐,运至京浦路张八岭段作枕木。仅存寺后焚僧之银杏,四人合围,阴蔽亩余,树干焚烧之人形,深及寸许,清晰可辨。凡六旬以上之乡民仍记忆犹新。五八年为乡民雷大宝所伐。殿前唐碑因五九年建恋子山水库砌于涵道内,不见天日。悬于庙堂之银匾不知为何人所窃。至此,该寺完全被毁,古迹不存。千年古刹,仅存一堆瓦砾,惜哉!惜哉! 八八年春,县文管所将遗失之民国初县知事万琅之告示碑文寻回,立于原址,以示邑人。 |